芒果体育中新网金华12月23日电(董易鑫黄盛)12月22日,2024地球环境系统科学观测与人工智能模型发展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地球环境系统科学观测专委会成立大会在浙江武义举行。现场,6名院士和超过220名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研究所的嘉宾芒果体育、专家学者围绕地球环境系统科学观测技术和人工智能模型发展应用等前沿话题芒果体育,共同探讨“如何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据悉,本次研讨会主题主要围绕“地球环境系统科学观测技术与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多污染物跨圈层传输机制及极端气象环境事件”“目标观测原理与跨区大型综合科学观测试验设计”“人工智能模型和开源模式发展与应用”等方面,旨在推进极端气象环境事件的大气环境监测与数值模拟发展,分享沙尘和污染物跨圈层跨介质传输机制与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大型观测实验与人工智能模型和开源模式等技术实现,加强环境科学领域学术交流。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在研讨会致辞中说,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此次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地球环境系统科学观测专委会的成立,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加强相关领域研究、推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
“我希望,今后专委会能充分利用武义上黄观测站研究资源,广泛组织好地球环境系统科学研讨交流活动,建成国际性科学观测平台和联盟,推动中国地球环境系统科学观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迈向新的高度,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王金南说。
据悉,位于武义县的中国科学院大气边界层顶生态环境上黄观测站,是中国国内首个大气边界层顶生态环境观测站,站址周围50平方公里无污染源,季风活跃。上黄观测站的建成投用,将有效促进中国科学院与浙江省在基础研究、科研项目的协同融合和科研成果转化。(完)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目前参数水平最高超导直线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芒果体育、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芒果体育,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技术实现新突破,育成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绿色超级稻等,刷新世界纪录。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习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不只是青年骨干芒果体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